一趟關心彰化沿海生態環境之旅,讓我更深入了解養殖產業與生態環境共存的艱辛。昨日風很大,親臨其間,從養殖漁民生活的樣貌,感受到什麽是刻苦耐勞。
位於芳苑鄉的塭仔,這是魚場主人的寮仔,滿滿的頹廢風情~
這個漁場要做食魚教育,有考慮遊人的需求,但海風大,設備無法保持長久...
今天一早剛好看到一個有關西部沿海風機設置,眩影與低頻噪音穿入腦門,讓居民天昏地暗,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的報導。昨日親臨其間,對當地成排的風機,旅人眼中的一道風景,卻是當地人的夢靨。
據彰化環保聯盟統計,廠商將在彰化沿海鄉鎮開發 78 座大型陸域風機,其中芳苑鄉堪稱全國最大苦主。
此行,從魚場主人詳細解說中,得到很多當地生態物種的訊息,真是一趟知識之旅~
左邊是白蝦、右邊是草蝦。白蝦是母的,草蝦是公的,我特別後製相片,讓大家更容易區別。
公蟹 - 尖臍,很容易辨識是公的。
母蟹。猛看也是尖臍,可是仔細跟上圖的公蟹對照,母蟹的臍是等腰三角形。牠是處女蟳,待蛻殼後,會變較容易辨識的圓臍。
這是海豆芽,可食用。舌形貝(Lingula),是世界上已發現生物中生存歷史最長的一個屬,是著名的“活化石”。
土龍。「土龍」學名叫做雜食豆齒鰻,主要棲息於有沙泥底質的潮間帶或河口,為底棲性夜行性魚類,具有挖洞築穴的習性,平時隱匿於自己挖掘的洞穴中。食性為肉食性,以捕食魚類和甲殼類為食。-摘自網路
土龍是魚場主前一天放置的蜈蚣網,今天收網捕獲的其中一種生物。猛看像鱔魚,魚場主鼓吹了很久沒人敢抓牠,我自告奮勇抓起牠,後來小朋友們陸續敢去抓牠,但因牠很滑溜,非常難掌握,所以小朋友是無法抓起牠。
條紋菜蛤。為貽貝科隔貽貝屬的動物,可食用。這是整片死亡的條紋菜蛤,因為旁邊道路改建造成泥土淤積,
牠們是被悶死的。
濱水菜。隨手摘取咀嚼,口感、滋味有點像李子,據說可解渴。它又稱海豬母奶、海馬齒。海邊居民用海馬齒治蟳螯咬傷,因有『蟳螯菜』之名。對魚塭養殖業者而言,海馬齒可以保護魚塭堤岸,垂入水中的海馬齒亦可以為魚塭中的魚類提供遮陽處所,腐爛葉片亦可供魚類食用,好處多多。對一些鳥類而言,它是築巢的好材料。
這是黃槿的葉子。這葉子有個特色,正面是革質,質感平滑,是做粿襯底的好材料,所以黃槿樹又有一名稱-粿樹。而葉子背面淺灰白色,密披茸毛,以前沒衛生紙的年代,葉子的背面用來擦屁股。所以有一句俚語說黃槿葉..."正面做粿,倒面擦尻川䫌"(請用台語唸,還有押韻呢!)
這是芳苑王功漁港遊客服務中心一隅。有光影與線條之美~
黑白相間的塔身,非常好辨識的王功燈塔,是台灣最年輕的燈塔。有一年金鐘獎典禮,藝人楊謹華穿同樣花色的禮服,引起熱議。現在王功漁港的導覽員,都會介紹這個典故,說它又叫謹華塔。
此行,我們順道前往鹿港,參訪致力白海豚保護的"台灣白海豚媽祖宮"。
"台灣白海豚媽祖宮"是由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共同經營。地處前往鹿港天后宮的主要幹線上。附近有不少在地古蹟。"丁家古厝進士第"就在"台灣白海豚媽祖宮"旁邊隔幾間房。
這是"台灣白海豚媽祖宮"二樓往下拍的樓井。以前是用於運送貨品,免於在窄小樓梯搬運物品。
丁家古厝進士第。這整排房子,都是非常深的街屋。鹿港街屋建築的特色,就在於正面寬約3-5公尺,可直接作為店家開門做生意,後方則延伸5-10倍,常建有二進、三進空間,依主人需求作為神明廳、房間、廚房、倉庫等。